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商人投资2.6亿元被骗: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学术造假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志海
    2017-06-28 12:52:19    来源:热点新闻   转载

    王增良实际控制的中邯硼业投资2.6亿元,现在成了烂尾工程。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刘万永/摄

    原标题:一场发人深省的高科技骗局

    今年53岁的王增良是河北邯郸一家公司的负责人,转战商海30年,他遇到过不少风浪,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被骗得几近倾家荡产。

    2012年,他出钱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出技术并指定技术持有人张卫江教授、徐姣博士为项目联系人,合作生产硼同位素产品,为此,他先后砸进2.6亿元。

    4年后,他偶然卷入一场官司,意外获得证据:张卫江通过学术造假获得科研项目的结项报告,再对外宣称自己拥有成熟的技术,从企业获得高额利益。

    在王增良代表公司与天津大学有关方面签订的诸多合同中,大都加盖了天津大学科技合同专用章,这加深了王增良的信任。但让人不解的是,早在2014年6月,面对诉讼,该校有关方面出具证明,称张卫江的“项目技术尚不成熟,不具备成果产业化的充分条件”。一年后,向河北省政府申请资金时,天津大学又出具了截然相反的文件,称“本项目中试已在该校完成,现进行产业化试验、产品应用及下游产品研发”。

    确认被骗后,近一年里,王增良奔波在邯郸、天津之间,却一次次往返徒劳。

    当着记者的面,王增良企业所在地的一名官员“批评”他:“人家骗你的一个前提是:你出钱太痛快了。不是有个笑话吗,骗子告诉老太太,别汇钱了,我是骗子!”

    王增良反驳:“咱想着,技术团队挣钱,企业才能跟着挣钱。我信任学校,没想到会成这样!”



    2014年6月3日,一份由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盖章的意见称,该技术尚不成熟。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刘万永/摄

    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留给我们?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